材料要求: (1)混凝土配合比: 要根据水下施工的特点进行设计,增加水泥用量、减小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抗分散性和流动性。同时,可添加适量的外加剂,如抗分散剂、缓凝剂等,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2)原材料质量: 水泥应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合适的品种;骨料的粒径和级配需严格控制,以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外加剂的性能和掺量必须经过试验确定,确保其能有效发挥作用。 施工方法: (1)导管法: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在浇筑前,将导管安装在浇筑部位,导管底部需接近浇筑底面。通过不断地向导管内灌注混凝土,利用混凝土的自重将导管内的水挤出,使混凝土在水下连续浇筑。随着混凝土的上升,逐步提升导管,但要始终保证导管底部埋在混凝土内一定深度,防止泥浆混入混凝土中。 (2)泵送法: 利用混凝土泵将搅拌好的混凝土通过输送管道直接输送到水下浇筑部位。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规模的水下混凝土浇筑工程,可提高施工效率,但对混凝土的可泵性要求较高。 (3)开底容器法: 将混凝土装入特制的开底容器内,吊运至水下浇筑位置,然后打开容器底部,使混凝土在水下自流到指定部位。该方法适用于浇筑面积较小、深度较浅的部位。 施工流程: (1)施工准备: 对水下浇筑部位进行清理,去除杂物、淤泥等;搭建施工平台或采用专用施工船只,安装好浇筑设备;对原材料进行检验,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并搅拌好混凝土。 (2)水下浇筑: 根据选用的施工方法,将混凝土浇筑到指定位置。在浇筑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混凝土的浇筑情况,如导管法要注意导管的埋深和混凝土的上升高度,泵送法要确保泵送压力稳定。 (3)振捣与养护: 水下混凝土浇筑后,一般利用混凝土的自流平性和自身重量进行密实。对于一些特殊部位,可采用水下振捣器进行辅助振捣。浇筑完成后,需进行适当的养护,虽然水下环境有一定的保湿作用,但仍需根据工程要求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如控制水温、防止水流冲刷等。 |